[ 姜峰 ]——(2011-12-29) / 已閱11774次
注釋:
[1]第31篇,第151頁。
[2]文森特·奧斯特羅姆:《復(fù)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》,第1頁。
[3]David Hume, A Treatise on Human Nature, L.A. Selby-Bigge and P.H. Nidditch eds., Oxford: Clarendon Press, 1978., p.587.
[4]第51篇,第264頁。
[5]第15篇,第75頁。
[6]第51篇,第264頁。
[7]第10篇,第46頁。
[8]同上書,第10篇,第47頁。
[9]第55篇,第286頁。
[10]第55篇,第286頁。
[11]第55篇,第285-286頁。
[12]托克維爾:《論美國的民主》(上卷),第267頁。
[13]參見Thomas Schwartz, “Publius and Public Choice”, in Bernard Grofman and Donald Wittman eds. The Federalist Papers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, New York:Agathon Press,1989. p.37.
[14]第72篇,第368頁。
[15] [英]亞當·斯密:《國民財富的性質(zhì)和原因的研究》(下卷),郭大力等譯,商務(wù)印書館1997年版,第27頁。
[16]第57篇,第291頁。
[17]在制憲會議上,富蘭克林說:“做好事和為自己的國家服務(wù)給他們帶來的樂趣,還有這種行為給他們帶來的當之無愧的受人尊重,在某些人的心中,就構(gòu)成足夠的動機,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寶貴時光奉獻出來,為共和國服務(wù),心中不受金錢滿足的任何卑劣引誘!眳⒁奫美]麥迪遜:《辨論:美國制憲會議記錄》,尹宣譯,遼寧教育出版社年版2003年版,第45頁。
[18][美]·科恩:《論民主》,聶崇信、朱秀賢譯,商務(wù)印書館1988年版,第60頁。
[19]關(guān)于聯(lián)邦黨人的政治理論同當代制度主義的聯(lián)系,可參見Bernard Grofman and Donald Wittman, eds.,The Federalist Papers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, New York:Agathon Press,1989.
[20]霍布斯:《利維坦》,第119頁。
[21]第10篇,第47頁。
[22]第80篇,第401頁。
[23]第63篇,第325頁。
[24]第10篇,第47頁。
[25]第81篇,第406頁。
[26]第47篇,第246頁。
[27]第53篇,第273頁。
[28]第62篇,第315頁。
[29]奧斯特羅姆:《復(fù)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》,第151頁。
[30]第39篇,第193頁。
[31]參見Jeffrey K. Tulis, “Delibe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,” in James S. Fishkin and Peter Laslett, eds., Debat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, Malden, MA: Blackwell, (2003), pp. 200-211.
[32]第10篇,第45頁。
[33]第10篇,第46頁。
[34]第10篇,第51頁。
[35]第10篇,第50頁。
[36]第51篇,第267頁。
[37]第51篇,第266頁。
[38]第208頁。。
[39]第70篇,第359頁。
[40]第68篇,第347-348頁。
[41]第70篇,第359-360頁。
[42]選舉人團的好處:不容易被收買;很難形成不恰當?shù)穆?lián)合!坝捎谒麄兎稚⒃谑齻州,也不會很容易突然把他們根據(jù)某種共同的動機組織到一起來,這種動機雖然尚不能名之曰腐化,卻仍然有可能具有使他們偏離本身職責的性質(zhì)!币姟段募返68篇,第347頁。
[43]第68篇,第347頁。
[44]第51篇,第266頁。
[45]第51篇,第265頁。
[46]蘇珊·鄧恩:《姊妹革命》,第81頁。
[47]Hofstadter, The Idea of a Party System: The Rise of Legitimate in the United States, 1780-1840,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1969, p.53.
[48]蘇珊·鄧恩:《姊妹革命》,第93頁。
總共3頁 [1] 2 [3]
上一頁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