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朱立恒 ]——(2012-6-21) / 已閱20150次
注釋:
[1][美]哈羅德·J·伯爾曼:《法律與革命——西方法律傳統(tǒng)的形成》,賀衛(wèi)方等譯,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,第555頁。
[2]1275年愛德華一世頒布《韋斯特明斯特詔令》,規(guī)定所有刑事案件都應(yīng)當(dāng)通過大陪審團(tuán)提出起訴。
[3]程漢大主編:《英國法制史》,齊魯書社2001年版,第80-81頁。
[4]同注3引文,第77-78頁。在此之前,即1100年,有一次共有50名犯罪嫌疑人被付諸神判法驗證,結(jié)果全部順利通過,被無罪釋放。
[5][美]哈羅德·J·伯爾曼:《法律與革命——西方法律傳統(tǒng)的形成》,賀衛(wèi)方等譯,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,第305頁。
[6][英]彭妮·達(dá)比夏:《治安法官》,載麥高偉、杰弗里·威爾遜主編《英國刑事司法程序》,姚永吉等譯,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,第259頁。在英國,治安法官包括非專業(yè)治安法官(或稱業(yè)余治安法官)與領(lǐng)薪治安法官(或稱地區(qū)法官、專業(yè)法官)組成,但是絕大多數(shù)案件都是由前者裁決的。
[7]參見《如何做裁判》,載1999-2000司法年度任命。(See‘How to Become a Magistrates’and Judicial Appointments Annual Report 1999-2000,LCD website,www.open.gov.uk/lcd,chao.5.)
[8]同注6引文,第269頁。
[9][英]彭妮·達(dá)比夏:《新任大法官關(guān)于裁判方面的程序》(Penny Darby Shire.For the New Lord Chancellor-SomeCourses for Concern about Magistrates,Criminal Law Review 1997.)
[10]同注6引文,第259頁。
[11]王運(yùn)生、嚴(yán)軍興著:《英國刑事司法與替刑制度》,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,第25頁。
[12]同注6引文,第259頁。
[13][美]凱倫·奧康納、李·愛普斯坦:《法庭規(guī)則與工作量:管理法庭之友出席法庭規(guī)則的案例研究》(Karen OConnor&Lee Epstein,Court Rules and Workload:A Case Study of Rules Governing Amicus Curiae Participation.JusticeSystem Journal,Vol,8,p.35,p.36,1983.)
[14][美]賈里德·考利:《法庭之友:WTO如何證明NGO暫時接受法庭之友》(Jared B.Cawley,F(xiàn)riend of the Court:How the WTO Justifies the Acceptance of the Amicus Curiae Brief from 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.Penn StateInternational Law Review.Vol,23,p.47,2004.)
[15][美]韋恩·W·施密特:《法庭辯護(hù)的歷史、目的和原理》(Wayne W.Schmidt,History,purpose and Philosophy ofAmicus Advocacy:'The AELE Amicus Sriet,see http://www.a(chǎn)ele.org/history.htmla.)
[16]勞倫斯教授作為法庭之友的簡介(Brief of Professor Lawrence Lessig as Amicus Curiae,http://cyber.law.hazard.edu/works/lessig/ah.pdf.)
[17]于秀艷:《美國的法庭之友》,載《法律適用》2005年第4期。
[18][英]大衛(wèi)·斯賓塞、邁克爾·布羅根:《調(diào)解法與實踐》(David Spencer,Michael Brogan,Mediation Law and Practice,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,p150.)
[19][美]金伯利·科瓦奇:《簡易調(diào)解》(Kimberlee K.Kovach.Mediation in a Nutshell,by West Group,2003,P 240.)
[20]同注19引文,第18頁。
[21]同注19引文,第284頁。
[22]同注19引文,第284頁。
[23]《美國統(tǒng)一和解法》適用于除解決嚴(yán)重暴力犯罪案件以外的VOM項目,ZEHR,supra note 13,at 47.
[24][英]特里薩·V·凱里:《調(diào)解員的資格認(rèn)證,是或者不是?》[See Teresa V.Carey,Credentialing for Mediators-To Be or Not To Be?,30 U.S.F.L.Rev.635,637(1996)]
[25][美]莫林·拉夫林:《刑事調(diào)解案件管理的備注》(Maureen E.Laflin,Remarks on Case-Management CriminalMediation,Idaho Law Review,2004.)
[26][美]卡利·門可麥道、萊拉·波特愛、安德莉亞·庫普弗·施耐德:《調(diào)解之實踐、政策和倫理》(CarrieMenkel-Meadow,Lela Porter Love,Andrea Kupfer Schneider,Mediation-Practice,Policy,and Ethics,Aspen Pub-lishers,2005,p404.)
[27]同注19引文,第285頁。
[28]同注19引文,第216頁。
[29][美]柯茨、格姆:《實證評估-調(diào)解和刑事審判:受害者、罪犯和社區(qū)》(Coats&Gehm,An empirical assessment.Media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:Victims,offenders and community,London:Sage Pub.C1989.261.)
[30][意]貝卡利亞:《論犯罪與刑罰》,黃風(fēng)譯,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,第2頁。
[31]謝佑平主編:《刑事訴訟國際準(zhǔn)則研究》,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,第509-510頁。
[32][英]理查德·克萊頓、休·湯米林森:《公平審判的權(quán)利》(See Richard Clayton and Hugh Tomlinson,F(xiàn)air Trial Rights,Oxford university press,2001,p.73.)
[33]參見《第13號一般性意見:第14條》第6段。
[34][奧]曼弗雷德·諾瓦克:《民權(quán)公約評注——聯(lián)合國〈公民權(quán)利和政治權(quán)利國際公約〉》(上冊),畢小青、孫世彥主譯,夏勇審校,生活、讀書、新知三聯(lián)書店2003年版,第246頁。
[35]趙建文:《〈公民權(quán)利和政治權(quán)利國際公約〉第14條關(guān)于公正審判權(quán)的規(guī)定》載《法學(xué)研究》2005第5期。
[36]克勞斯·羅科信:《刑事訴訟法》(Claus Roxin,Strafverfahrensrecht,25.Auflage,Verlag C.H.Beck,1998,p382.轉(zhuǎn)引自岳禮玲著《刑事審判與人權(quán)保障》,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,第81頁。)
[37]1946年—1948年關(guān)于治安法官的皇家委員會報告,第55頁。
[38]同注6引文,第264頁。
[39]克勞斯·羅科信:《刑事訴訟法》(Claus Roxin,Strafverfahrensrecht,25.Auflage,Verlag C.H.Beck,1998,p382.轉(zhuǎn)引自岳禮玲著《刑事審判與人權(quán)保障》,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,第81頁。)
[40][美]伯爾曼:《法律與宗教》,梁治平譯,三聯(lián)書店1991年版,第48頁。
[41]宋冰編:《程序、正義與現(xiàn)代化——外國法學(xué)家在華演講錄》,第288頁。
(作者:朱立恒 湖南師范大學(xué)法學(xué)院)
出處:《比較法研究》2012年第2期
總共5頁 [1] [2] [3] [4] 5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