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釗作俊 ]——(2002-7-23) / 已閱25473次
〔5〕見《法國刑法典》,羅結(jié)珍譯,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,第142—143頁。
〔6〕見《德意志聯(lián)邦共和國刑法典》,徐久生譯,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,第76頁。
〔7〕見《俄羅斯聯(lián)邦刑法典》,陳明華譯,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,第52頁,第143頁。
〔8〕見魯珀特·克羅斯等著、趙秉志等譯《英國刑法導論》,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,第309頁。
〔9〕參見陳興良著《刑法哲學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年版,第70頁。
〔10〕見陳興良著《刑法疏議》,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,第233頁。
〔11〕〔12〕〔13〕見大zhǒng@①仁著、馮軍譯《犯罪論的基本問題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,第220、214、223頁。
〔14〕轉(zhuǎn)引自馬克昌等主編《刑法學全書》,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版,第638頁。
〔15〕見陳興良著:《刑法哲學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,第175頁。
〔16〕見張智輝著《國際刑法通論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,第157頁。
〔17〕參見陳興良著:《刑法哲學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,第214—216頁。
〔18〕見姜偉著:《犯罪形態(tài)通論》,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, 第116頁。
〔19〕參見馬克昌主編:《犯罪通論》,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,第588—590頁。
〔20〕參見張智輝著:《國際刑法通論》,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,第74頁。
字庫未存字注釋:
@①原字為土右加冢
——發(fā)表于《法學評論》1998年第1期。并被中國人民大學《刑事法學》1998年第2期復印。
總共2頁 [1] 2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