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邱丹 ]——(2001-9-21) / 已閱53411次
(4)、參見胡志淼所著的《行政法學》第532頁,法律出版社出版。
(5)、參見胡建淼所撰寫的《中日國家賠償法:比較與研究》,法律出版社出版的《憲政論叢》第1卷第123頁。
(6)、參見柳福華主編的《國家賠償名案點評》第55-58頁,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。
(7)、參見王利明所著的《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》第3頁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。
(8)、參見劉保玉所撰寫的“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探討”,《法學》1987年第6期。
(9)、參見關今華、莊仲希所著的《精神損害賠償實務》第18頁,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。
(10)、參見張新寶所著的《名譽權的法律保護》第192頁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。
(11)、參見佟柔所著的《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〉疑難問題解答》第44頁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。
(12)、參見張新寶所著的《名譽權的法律保護》第202頁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。
(13)、參見曾世雄所著的《非財產(chǎn)上之損害賠償》第163頁,臺北1989年版。
(14)、參見楊立新所著的《人身權法論》第267頁,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。
(15)、參見曾世雄所著的《非財產(chǎn)上之損害賠償》第173頁,臺北1989年版。
(16)、皮純協(xié)、何壽生編著的《比較國家賠償法》第63頁,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。
(17)、參見廖海所撰寫的《中外國家賠償制度之比較》,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所編的《憲法學.行政法學》1996年第2期。
(18)、皮純協(xié)、何壽生編著的《比較國家賠償法》第62頁,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。
(19)、參見廖海所撰寫的《中外國家賠償制度之比較》,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所編的《憲法學.行政法學》1996年第2期。
總共3頁 [1] [2] 3
上一頁